湖口县创新推广“渔光互补”模式,光伏板下小龙虾养殖亩产翻倍
近年来,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,光伏发电已成为重要的清洁能源之一。在江西省湖口县,当地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创新推广“渔光互补”模式,将光伏发电与小龙虾养殖相结合,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。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,还让小龙虾养殖户的亩产翻倍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湖口县位于江西省北部,地处长江中下游,水域资源丰富。近年来,湖口县充分利用当地的水域资源,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,尤其是小龙虾养殖。然而,传统的养殖模式在提高养殖效益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。为了打破这一瓶颈,湖口县积极探索新的养殖模式,最终推出了“渔光互补”模式。
“渔光互补”模式是指在光伏发电的基础上,将光伏板架设在养殖小龙虾的池塘上方,实现光伏发电与养殖的有机结合。在这种模式下,光伏板可以充分利用池塘上方空间,提高土地利用率,同时为小龙虾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。
在湖口县,“渔光互补”模式得到了广泛推广。养殖户们纷纷将光伏板架设在池塘上方,实现了光伏发电和养殖小龙虾的双赢。据了解,采用“渔光互补”模式后,小龙虾的亩产可达到原来的两倍,经济效益显著。
湖口县某养殖户表示:“以前我们只养小龙虾,亩产也就几百斤。现在在光伏板下养殖,亩产能翻倍,收入自然也提高了。而且光伏发电还能为我们节省一部分电费,一举两得。”
湖口县在推广“渔光互补”模式的过程中,注重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。一方面,县里邀请专家对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,帮助他们掌握光伏发电和养殖小龙虾的技术要领;另一方面,县里还鼓励养殖户参加各类技能比赛,提高他们的养殖水平。
此外,湖口县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,为养殖户提供优惠政策。如对新建的“渔光互补”项目,给予一定的补贴;对参与养殖的农户,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服务等。
“渔光互补”模式的成功推广,不仅为湖口县带来了经济效益,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。一方面,该模式有助于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,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;另一方面,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,有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展望未来,湖口县将继续加大“渔光互补”模式的推广力度,力争将这一创新模式打造成全国示范项目。同时,湖口县还将积极探索更多适合当地实际的生态养殖模式,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。
总之,湖口县“渔光互补”模式的成功推广,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和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。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,相信这一模式将在更多地区得到应用,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