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昌芗溪乡“渔光互补”项目落地,退捕渔民转型光伏运维工,开启绿色转型新篇章

九江新闻网 阅读:14 2025-09-10 17:16:32 评论:0
都昌芗溪乡“渔光互补”项目落地,退捕渔民转型光伏运维工,开启绿色转型新篇章

近年来,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,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,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。在江西省都昌县芗溪乡,一项名为“渔光互补”的项目成功落地,不仅为当地渔民带来了新的转型机遇,也为推动绿色能源发展贡献了力量。

都昌县芗溪乡地处江西省东北部,是一个以渔业为主的乡镇。长期以来,渔业一直是当地渔民的主要生计来源。然而,随着渔业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生态环境的恶化,传统的渔业模式已无法满足渔民的生活需求。为了帮助渔民实现转型,当地政府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,最终将目光投向了光伏发电。

“渔光互补”项目是一种将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的新模式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,当地政府充分利用芗溪乡丰富的水域资源,将光伏板安装在鱼塘上方,既保证了渔业的正常养殖,又实现了光伏发电。这样一来,渔民在养殖鱼类的同时,还能享受到光伏发电带来的经济效益。

项目的成功实施,为芗溪乡的退捕渔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。据悉,该项目共吸纳了50余名退捕渔民转型成为光伏运维工。这些渔民在接受了专业的培训后,掌握了光伏发电设备的基本操作和维护技能,成为了一支专业化的光伏运维队伍。

“以前我们只能靠捕鱼为生,现在通过学习光伏发电技术,我们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,还能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。”一位转型后的光伏运维工表示。

“渔光互补”项目的落地,不仅为当地渔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,还推动了芗溪乡的绿色转型。据了解,该项目预计每年可发电200万千瓦时,相当于节约标准煤600吨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00吨。同时,项目还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,为芗溪乡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在项目实施过程中,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渔民权益保障,确保渔民在转型过程中得到合理补偿。同时,政府还积极引导渔民转变观念,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绿色能源产业发展,共同为我国新能源事业贡献力量。

“渔光互补”项目的成功落地,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。未来,随着新能源产业的不断壮大,相信会有更多像芗溪乡这样的乡镇,通过创新模式,实现绿色转型,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。

总之,都昌芗溪乡“渔光互补”项目的落地,标志着退捕渔民转型光伏运维工的绿色转型新篇章已经开启。在政府、企业和渔民共同努力下,我们有理由相信,这一项目将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,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九江新闻网